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石油美元體系遭遇挑戰、信息技術與能源體系深度融合,能源安全風險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軍事手段爭奪、石油禁運、洪水地震等,而是面臨新的風險點:政策調控引發的供應風險、能源結算體系受控帶來的貿易風險,以及能源系統網絡化引發的數據安全風險。這些新型能源安全風險更隱蔽,也更難防范。面對內外風險疊加和新舊風險交織的復雜形勢,調整我國能源安全戰略勢在必行。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認為,在確保能源穩定供應的前提下,應有序退出化石能源、逐步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能源計價結算領域的影響力,不斷完善智慧能源基礎設施風險管控機制。
一、全球能源發展新趨勢
能源清潔化低碳化已成必然。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能源行業清潔化、低碳化已成為共識,各國都在加速向清潔低碳的新能源轉型,并制定了發展戰略。截至2021年6月底,已有至少145個國家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制定了100%的可再生能源或可再生能源電力目標。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已成為全球成本下降最快、平均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已開始對化石能源發電的存量進行替代。在我國,2021年10月底,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突破10億千瓦大關,占比超過43%,但由于發電可利用小時數遠低于燃煤機組經濟運行小時數,發電量占比不足總發電量的30%。尤其是裝機增速更快的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占比接近25%,但發電量占比不足10%。加上光照、來風和來水情況都要“靠天吃飯”,可再生能源在當前能源系統中尚難“獨挑大梁”。
石油美元體系受到沖擊,能源貨幣體系顯現多元化趨勢。在金融市場國際化和各國普遍開放金融市場的大背景下,油氣資源演變為投資商品,其本身被賦予了金融屬性。自1974年以來,美國通過建立石油美元體系進而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以石油定價權為戰略支撐的金融霸權。隨著美國因“頁巖氣革命”逐步走向“能源獨立”,美國與其他油氣供應國從貿易伙伴關系轉變為競爭關系。美國的能源戰略重點也轉變為控制美元走勢,通過控制美元匯率,在維持油氣控制的基礎上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石油定價被大量金融因素左右,處于歷史上價格波動最為動蕩的時期。在此背景下,各產油國為擺脫美元剝削開始嘗試“去美元化”。比如伊朗、委內瑞拉等產油國,已率先在石油交易中采用人民幣結算,伊朗、俄羅斯、中國等國的商品交易所相繼推出本幣結算或計價原油期貨。
電力系統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斷提升,能源系統數字化、網絡化將成發展大勢。在未來的能源系統中,具有分布式特點的可再生能源將占主導位臵。分布式發電和智能電網的發展帶來了電網與客戶、客戶與客戶之間電力和信息的雙向流動,電力系統內在的能量流、信息流對各環節和各組件的控制難度與復雜度要求越來越高。利用數字技術、智能化管理模式可使分布式能源生產、輸送、交易和消費等環節得以高效運轉,實現光伏、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健康有序發展。目前,各國紛紛采取措施推動能源數字化進程,能源系統數字化已是大勢所趨。
二、能源發展催生新型能源安全風險
政策調控引發的供應風險。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減少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被視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舉措。然而,如果“減煤”速度過快、力度過大,煤炭對能源體系安全運轉的托底保供作用將會被削弱,短期內很可能引發能源安全問題。例如,歐洲2021年下半年遭遇電力供應短缺,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迅速、化石能源過快退出,疊加天然氣供應持續緊張、疫情后能源需求復蘇、極端氣候影響可再生能源生產等多重因素,部分地區、部分時段就發生了能源供應短缺問題。我國能源結構偏煤,煤炭燃燒碳排放占到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9%。預計2035年前,煤炭仍將是我國第一大能源,其間既要控煤減碳又要發揮煤炭的“壓艙石”作用,保障能源安全的難度較大。
能源結算體系受控帶來的貿易風險。美國為了強化美元與石油綁定戰略、維護美元“第一貨幣”地位,逐漸將石油美元“武器化”;其越來越頻繁地利用國際清算系統發起制裁,限制或阻斷金融交易渠道,從而打擊能源供應國的石油出口。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數次因地緣政治沖突發動了對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經濟制裁,致使國際原油價格劇烈震蕩。此舉不僅嚴重損害了產油國利益,也對油氣進口國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脅。例如,美國在2012年和2018年先后兩次將伊朗眾多銀行從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系統(以下稱SWIFT)剔除,伊朗金融受到嚴重沖擊和孤立,全球能源供需平衡被打破。在俄烏沖突中,美國將俄羅斯從SWIFT剔除,致使俄油氣工業遭受重創,進而引發國際原油價格暴漲等能源安全風險。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油氣進口國,在國際能源市場定價方面的話語權嚴重缺失,長期承受著中東原油“亞洲溢價”,油氣安全受制于西方石油定價體系。以2021年為例,國際石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桶,我國原油進口就多支出 35 億美元,對我國能源安全及外匯安全造成壓力。
能源系統網絡化引發的數據安全風險。能源數字化后,電力系統收集的海量用戶數據呈爆發式增長,安全風險也隨之遍布包括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在內的所有場景。特別是工業自動控制系統的廣泛應用,已逐漸成為能源系統的控制中樞和核心,這些設備一旦被境外不法分子入侵并控制,理論上能源系統就會被控制并在短期內導致供應中斷,出現隨意開關各種開關和閥門、改變設備運行狀態、調整預警系統設臵等操作,從而導致能源供應中斷或爆炸、起火等。例如,2021年,丹麥風電渦輪機巨頭維斯塔斯遭遇網絡攻擊,部分IT基礎設施被破壞,并引發數據泄露問題;同年,美國最大燃油管道運營商克洛尼爾公司遭遇勒索軟件攻擊,致使美國大部分地區的汽油、柴油等燃料供應受到影響,美國一度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這些安全事故表明,以風電、光電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一旦遭受網絡攻擊,維修過程或將致使生產中斷。產業鏈上游的安全問題會傳導至下游并放大,對以可再生能源作為動力源的地區產生重大能源安全影響。
三、幾點建議
在確保能源穩定供應的前提下有序退出化石能源。一是持續加大對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投資力度。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全社會共同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可再生能源從補充能源向主體能源轉變。優化可再生能源開發布局,通過建設電力外送渠道、調峰電源建設等方式,逐步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二是堅持先立后破,重新審視煤炭作為能源供應“壓艙石”的地位。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大力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著力提高清潔高效生產水平;推動煤炭高效燃燒發電技術、新一代煤制油技術和新型煤化工產品結構調控技術的進步,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
逐步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能源計價結算領域的影響力。一是在中短期,利用我國油氣進口大國的地位爭取人民幣在傳統能源結算領域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特別是要抓住俄烏沖突中美元信譽受損、高油價導致全球石油需求下滑的機遇,在油氣貿易中逐步擴大人民幣結算。二是在中長期,推進新能源產業國際化,設計和推廣“新能源-人民幣”的綁定。借力“一帶一路”倡議平臺,鼓勵我國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和特高壓輸電等優勢技術“走出去”。探索建立新能源國際合作運行及投資體系,加強推廣新能源金融。在新能源技術轉移、項目建設、后期維護和電力交易過程中,增加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場景。
完善智慧能源基礎設施風險管控機制。一是廣泛收集能源體系運行網絡數據,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研究和制定能源行業數據共享與分析程序,包括確定應監測的內容、如何收集和處理數據,以及在保護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共享敏感數據。二是借鑒歐盟成立能源網絡安全行動小組的做法,研究制定我國能源網絡安全策略及能源網絡安全事故協調程序,并定期更新檢驗。一旦發生網絡事故,可及時根據既定程序開展響應處臵。三是指導能源企業提高處臵和應對網絡安全風險的能力。組織編制網絡安全能力成熟度評價導則,評估網絡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幫助企業更好地評估自身的網絡安全能力,促使企業提高網絡安全水平。